【實力股起底】水務收入有保證 粵投上望17.4元
2020年12月28日
粵海投資(270) 公布2021至2023年香港供水協議的新定價機制,將根據實際供水量收費,內容勝市場預期;另外協議同時確定現行供水躉付模式約十年不變,令公司來自水務的中期收入大致可以預期。預期公司未來每股派息將穩定上升,今年度料升4%。建議可於13.46元買入,中長綫目標價17.4元。粵海投資上周四收報13.94元,升0.12元,升幅0.87%。
派息將穩定上升
粵海投資公布2021至2023年香港供水協議的新定價機制,將採用水價扣減新機制,定價將取決於需求量,每年水價將按節省的水量作出扣減,每年最大波動幅度為6,300萬元,預期佔淨收入的約1%。考慮到疫情影響,明年東江水價凍結為48.21億元,與今年持平。至於2022年,預期水價為48.88至49.5億元,按年增長1.39%至2.68%,2023年則為49.53億至50.16億元,增長1.33%,實際付款額取決於使用量。
新合約有助消除未來約十年水價、供水量及政治不確定性的障礙,令投資者釋慮。供水業務為粵海投資重要收入來源,佔公司今年稅前利潤52%,料新定價機制對股價有正面影響,本年至今公司股價跑輸國指逾1成,預期未來股價可追回落後,甚或跑贏大市。
事實上,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股市變得波動,粵海投資是較安全的避險股份,其實新協議已鎖定部分利潤,而公用事業以外的物業投資和百貨、酒店及公路等亦已邁向復甦。公司目前估值相當於2021年預測市盈率14.1倍,比過去五年歷史均值低14%,股息率逾4%亦吸引。
粵海投資截至2020年9月底止首三季財務摘要,錄得收入160.94億元,按年增加41.9%;純利38.86億元,倒退6.2%。若剔除一次性項目,核心盈利升4%至39.9億元。期內,稅前利潤66.2億元,增長13.3%,主要來自表現較佳的水資源以及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。 利貞 |
|